2019年末,巖板在中國正式進入蓬勃發展期,高峰時期一年新增了100多條生產線。如今,巖板逐漸回歸理性,進入冷靜期。短短4年間,巖板到底發生了什么?
最近一段時間,業內甚至流傳著一種聲音:今天的陶瓷行業之所以會下行至此,罪魁禍首是“地產”和“巖板”這兩大坑。
針對這種現象,中國陶瓷網特邀KIMS巖板銷售總監賴伯會擔任直播欄目《中陶三人行》第2期嘉賓,與中國陶瓷網總經理/陶瓷行業戰略營銷策劃人劉石、中國陶瓷網媒體中心總監/資深媒體人鄒思進一起,分析巖板到底是不是坑?
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(以下為本場思想盛宴的對話實錄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目前巖板主要面臨著六大困局。
第一個困局是市場需要教育。一個新品類出現,不管是B端還是C端,都需要經歷市場教育的過程。
第二個困局是價格戰此起彼伏。部分企業為了贏得競爭,把價格越做越低,甚至把同行也一起拖進這個泥潭里。
第三個困局是跨界家居受阻。巖板剛剛出現時,我們總以為巖板可以替代很多材料,可到了跨界定制家居,才發現能力和基因根本不匹配。
第四個困局是生產交付系統不完善。巖板生產端熱度極高的時候,這把火在市場端卻燒不起來,這幾乎是大家的共識。
第五個困局是其他可替代材料競爭。巖板想取代石材、木材,但最終卻發現什么都取代不了,甚至還會受到其他材料的威脅。
第六個困局是行業集體唱衰。在巖板回歸理性之后,行業開始出現一些消極的聲音,有的來自經銷商,有的來自設計師、裝修公司,還有的來自媒體。
對于這六大困局,大家有什么看法?
賴伯會:我們今天的直播主題叫“巖板是不是坑”,本來我還想辯解一下,但是我現在不想辯解了。在某種意義上,巖板就是個坑,但要看對誰而言,看企業怎么去做。
首先,巖板發展到今天,其實還是有不少人通過巖板賺到錢了;但是后面才入場的人,如果還按照之前的思路去操作,就相當于是跳到這個坑里。不過人們常說,事物都有兩面性。巖板是坑,坑下其實還藏著風口,而且這個風口才剛剛冒頭。
以前巖板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家具板、背景墻,還有部分大規模的巖板批發;隨著市場飽和、價格跳水,這時候再投入資金去做,就會被埋在坑里。另一方面,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了解并接受巖板這個材料,家裝巖板正在乘風而起。所以巖板未來的機會,一定是做品類深耕。
鄒思進:我認為巖板面臨的六大困局中,市場教育按順序來說還是排在第一位的。因為任何事物從誕生到成熟都要經歷一段過程,何況建陶行業還屬于低關注度的行業,消費者完全接受巖板是需要時間的。
再說到這個價格戰,這也是建陶行業“一脈相承”的弊病。當產能過剩的時候,企業用做瓷磚的思維來做巖板,就不可避免會走入價格戰的誤區。
跨界家居受阻層面,我想到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。一個巖板企業給家具廠提供臺面板,就覺得自己有能力跨界做家具;如果跨度再大一點,為冰箱提供了飾面板,就想著要去做電器;為輪船提供了甲板,就想著要去造輪船,未免太不現實。
而交付系統不完善,其實和市場教育也有一定的關聯性。交付系統從無到有,也是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。除了交付技術的升級,還有交付效率的提高,只有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消費者才能真正接受巖板。
可替代材料的競爭,我反倒認為不用多慮。之前家居定制行業出現過全鋁家居,后來也沒有真正取代哪種材料。中國人喜愛木材,西方人喜愛石材,這種偏愛能流傳幾千年,肯定是有它的道理。
至于說行業的集體唱衰,我是這么想的。它就好比運動員參加比賽,如果身邊的人都在加油吶喊,身體就會感覺充滿能量;如果一上場別人都在噓你,這事肯定越干越沒勁。雖然這不是主要原因,但多少還是有點影響心情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賴伯會:巖板能不能取代其他材料,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因為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。比方說金屬有延展性、玻璃有透光性、木材有可雕琢性...這些都是巖板取代不了的。這一點,在我們剛開始做巖板的時候就知道不可能,只能說在部分場景用巖板來替代。
KIMS品牌在創立之初,我們就明確要做家裝巖板。因為根據巖板的生產模式、物理性能、應用范圍來看,它和瓷磚是最接近的。如果說未來巖板真的能取代什么材料,那么這種材料只會是瓷磚。
起初人們對巖板的定義,認為它一定是大規格的;后來小巖板出現了,它更像是瓷磚的升級版。從這個角度看,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驗巖板更優越的性能,使用到更高品質的產品,是必然的趨勢。
劉石:其實前面也聊到了很多,從材料本身和消費者需求兩方面進行分析,石材、木材、金屬、玻璃這些材料各有各的特性,也各有各適用的場景,巖板確實沒辦法完全取代它們。
鄒思進:我的觀點是,材料之間不是單向取代的關系,而是雙向取代的關系。比如原本用石材的地方,可以用巖板;而原本用巖板的地方,也可以用石材。巖板單向取代其他材料,只是行業人士一廂情愿的想法。
劉石:沒錯,巖板剛剛興起的時候,有些企業確實在這方面吃了虧。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消費者是不是真的需要,我們要從消費需求出發,而不是被主觀的臆想所引導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從應用領域做區分,巖板可以分為上墻下地的家裝板、家居定制的家居板,還有家具板、臺面板、衛浴板...目前這些品類的銷售占比大概是多少?
賴伯會:市場其實是不斷發生變化的,所以這個占比的數值也一直在波動。
先說家居板和家具板,最開始很多做巖板的都非??春眠@兩個領域,覺得是個風口。一張巖板桌子幾千塊,所有流通的環節都有錢賺,大家都一窩蜂涌上去;現在一張巖板桌子最低百來塊,變得不賺錢了,市場占比立馬大幅下滑。現在這個市場是一個杠鈴型的市場,金字塔前端的10%還在,最低端的也有人做,只有中間部分萎縮得厲害。
再舉個例子,最開始巖板以大規格居多,用在家裝的比例是很低的,因為整個材料、運輸、加工、安裝等成本非常高,普通消費者接受不了。隨著大巖板產能過剩,價格戰打響,商家經營成本又是固定的,價格壓低勢必會縮小利潤空間。
另一邊,小規格巖板出現,它的性能比瓷磚更好,應用成本又比大巖板更低,家裝市場占比開始大幅度增長,以前可能5%不到,慢慢地已經變成20%、30%。總體來看,市場雖然是下行的,但家裝巖板的比例一直都處于增長狀態。
劉石:也就是說,巖板在各個領域的分布和占比,會隨著品類的成熟不斷變化,其中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。而在家裝領域,瓷磚和巖板的占比也在不斷重新調配,其中巖板呈現的是增長趨勢。
賴伯會:沒錯,巖板正在和瓷磚進行融合。最新工藝、最新技術堆疊在瓷磚上,可能比較難賣得起價,巖板則相對來說附加值會高一點。把小規格巖板當成瓷磚來用,鋪貼成本也能降下來,真正做到又好、又實用、應用范圍又廣。
鄒思進:我是這么覺得的,巖板不要再談取代誰了,在家裝領域,巖板最好的歸宿就是把自己干成高端的瓷磚。
劉石:我比較認同這個“高端瓷磚”的說法,兩者互相融合,會反過來推進瓷磚的工藝升級和巖板的應用升級。待時機成熟之后,我們再談跨界,才是順理成章、水到渠成的事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我記得之前有和賴總聊過,最早做巖板賺到錢的這波人,大部分是石材商。那么未來巖板的銷售渠道,應該找瓷磚的經銷商,還是找石材商?
賴伯會:不可否認,起初大巖板的市場是由石材商來推動的,因為他們的加工、應用體系比較成熟,直接就把巖板當成石材來賣。但是,這些石材商的品牌意識相對瓷磚經銷商還是要弱得多。
在做石材的老板眼里,只有花色,沒有品牌。他們忽略了一點,石材和巖板有本質上的區別,因為天然石材的花色是不可復制的,而巖板是工業化的產物,它可以無限復制,能區分它們的就只有品牌。
如今的現狀是什么呢,石材老板有更好的應用體系,而瓷磚老板有更好的銷售體系。如果未來巖板要往家裝領域去走,我覺得應該構建起合作共贏的模式,由瓷磚經銷商做好前端的銷售,由石材商做好末端的服務。
劉石:剛剛聊到KIMS就是深耕家裝領域的巖板品牌,那么你們招商更偏向于招哪種類型的?
賴伯會:沒錯,我們企業剛剛開始做巖板的時候,在頂層設計上就已經明確KIMS要做家裝巖板。目前在銷售渠道布局方面,KIMS也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特色。我們有非常多的石材商作為末端的服務商,替代理我們品牌的經銷商打通完整的服務鏈條,經銷商只需要負責開店、賣貨就行。
我始終堅信,巖板的營銷一定是將服務商和經銷商結合,兩者共同發力,才能讓巖板不再是一個奢侈品,讓每一個消費者都用得起巖板。除此之外,還要針對全屋不同的區域進一步優化產品的規格、工藝,讓巖板應用更加多樣化。用一句話總結,就是品類深耕,好而不貴。
劉石:“品類深耕”,是品牌的戰略定位。如果能將家裝巖板和KIMS畫上等號,做家裝巖板的先行者、NO.1,那你們就成功了?!昂枚毁F”,恰好又是巖板品類誕生的意義。畢竟石材資源有限,而巖板不僅可以大規模量產,實用性能還要優于石材,是千家萬戶都能用得上的好產品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鄒思進:關于這個話題,我覺得不管一個產品是ToB還是ToC,肯定都是需要品牌的。
比如電腦里面的處理器,它肯定是個ToB的品類,那為什么英特爾每年還是要花那么大力氣去打廣告呢?它的作用很明顯,就是用品牌賦能下游。在消費者的心智層面,讓人們更加有理由選擇你,這就是品牌的力量。
賴伯會:我是很贊這個觀念。哪怕巖板就是一種材料,人們也會認是哪個企業生產的,區分哪個工廠的比較好,哪個比較差,這何嘗不是一種品牌。至于消費者層面,我認為巖板必須做消費者品牌,它承載著產品品質、花色、性能乃至售后服務,代表著品牌能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。對于KIMS來說,我們既然確定了家裝巖板的方向,就一定要打造出巖板領域的消費者品牌,從行業品牌向消費者品牌邁進。
劉石:剛剛賴總結合了KIMS的實際情況做分析,我們再做一個假設。如果一家巖板企業只是專門給家具廠提供巖板,那么品牌對他們來說重不重要?
鄒思進:可能大部分家具廠選擇巖板企業合作的時候,會比較看中產品的性價比。但其實他們在銷售的時候,也需要巖板品牌來為消費者做背書,甚至為產品提供溢價。
我分享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。有次我到樂從家具城逛市場,看到一些巖板+實木的桌子,一張動不動就上萬塊,我問導購員為什么這么貴,導購員給我的回答是,因為他們的巖板是來自西班牙某個進口品牌。這就說明,品牌還是有用的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賴伯會:說到低價競爭,其實巖板坑就坑在這里。如果企業都在打價格戰,沒有形成差異化競爭,那么對整個行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。
像巖板這種性能卓越的革命性材料,一旦被卷入惡性競爭之中,隨之而來的就是偷工減料,劣幣驅逐良幣。網上甚至流傳著“摔了個碗,把巖板砸壞”、“家長教育小孩時拍桌子,直接把巖板拍爛”等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件。
廠家無底線地降低成本,導致劣質產品流向市場;中間加工商沒有利潤,細節也做得不到位;最后消費者對巖板失望,行業口碑越來越差;商家覺得做巖板賺不到錢,自然就會開始推其他的材料,逐漸將巖板邊緣化。
所以我在這里呼吁,所有的行業同仁應該加強自律性,堅守自己的底線,堅持做好的產品,做好售后服務,保護巖板的市場口碑,這樣行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。
鄒思進:我覺得低價競爭給行業帶來了兩個方面的傷害。第一個是商家利益受損,說白了就是掙不到錢,這種傷害是很直接的。第二個是被消費者扣印象分,這種影響沒有那么直接,但是卻是潛移默化的,影響更加深遠。
劉石:沒錯,我們本來就處于市場教育的過程,這個時候如果在消費者心智中植入巖板很劣質低端的印象,那么幾乎和毀掉這個產品無異。從這點看,做巖板的老板們應該好好平衡一下企業戰略和社會責任兩個方面。
不可否認,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戰略打法。有的企業的戰略就是成本領先,薄利多銷,這沒有問題,但是絕對不能有賺快錢的思維。有句話叫細水長流,這碗飯好吃,且要持續有飯吃,就不能自己砸飯碗,做涸澤而漁的事情。當然,這需要整個行業去共同推動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記得巖板剛剛爆火的時候,我寫過一篇文章——讓子 彈再飛一會,意思是提醒大家要看清事物本質,不要一窩蜂地上。幾年過去,巖板的生產端已經從蓬勃發展時期進入到當下的冷靜期,那么對于消費端來說,用戶的認可程度如何?市場教育還需要多久?
賴伯會:巖板的市場認知度和兩年前對比的話,其實已經有很大的提升了。幾乎每個準備裝修的消費者,都知道有巖板這么一個材料,只是說巖板具體怎么應用,這個體系還不是特別成熟。除此之外,巖板是在終端市場的裝飾效果體驗也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。
還有一點,部分行業人士對巖板認知還停留在家居板、家具板,其實家裝巖板才是最有機會的一個風口。剛剛也說了,坑口下面還有風口,我們要把坑挖穿,做精細化、專業化的品類。
鄒思進:就整個市場對巖板的認知而言,我認為目前已足夠成熟了。很多消費者裝修時都會問到巖板,最終沒有選擇巖板,只是被高昂的交付費用嚇退了。如果巖板的交付成本能降下來,那將是巖板市場真正成熟的時候。
劉石:用一句話總結,就是始于體驗、終于交付。首先終端要有好的空間體驗,把裝飾效果直觀地傳遞給消費者,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巖板產品的魅力;其次就是在交付環節,做到又快又好又省,讓每個人都能用得起,這樣才能推廣給更多的用戶群體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賴伯會:交付這個問題一直是巖板發展的瓶頸,只是現在的瓶頸比之前要松那么一點。其實在工藝技術方面,終端的巖板交付已經沒有什么困難了,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問題。
這么說吧,高價交付當然沒有問題,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接受?低價交付能不能保證品質,不能的話誰來承擔這些隱患和風險?
劉石:據我們了解,KIMS為了做好巖板交付,在全國設立了十幾個中心倉,能不能詳細給我們講解一下你們巖板中心倉的模式。
賴伯會:其實剛才也有提到,我們和不少有多年石材行業從業經驗的服務商合作,在交付這一塊,他們已經做得很成熟了。所以首先中心倉要承擔的,就是幫助門店做好倉儲、加工、鋪貼的工作,做到更快、更好、更省。
劉石:這個巖板中心倉和瓷磚中心倉最大的區別是什么?
賴伯會:瓷磚中心倉也可以理解為區域總代理,其實就是讓下面分銷商拿貨更方便一點。而我們巖板中心倉除了倉儲之外要承擔很多義務,加工、鋪貼、安裝這些都是標配。我們的中心倉還要組建團隊,保證交付水平;承擔培訓中心職能,定期舉辦交付培訓;承擔研發中心職能,研究巖板的多元化應用。對于經銷商來說,有中心倉作為后勤保障,他們只需要負責銷售,就會變得輕松很多。
劉石:一個中心倉輻射的范圍有多廣?未來你們計劃在全國建多少中心倉?
賴伯會:一般來說,一個中心倉的輻射范圍就是方圓300公里以內。我們現在基本上是以省為單位,從東北到華北,還有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蘇、福建...全國較大的省份,我們基本都建了中心倉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說實話,之前巖板在產品方面做了很多創新,比如曲面、熱彎、發熱、抗菌等,現在反而變少了。當然,巖板創新并不單是指生產工藝的創新,還有交付領域的創新,目前還在堅持做創新的企業有多少?
賴伯會:首先我覺得不管是什么行業、什么企業,創新是發展的前提,而且這個創新一定是解決了用戶的痛點,才能被稱為有效創新。
產品生產工藝層面,要持續不斷出現革命性的創新是不太現實的,但是這個行業的微創新一直都有。例如在功能上延伸,升級防滑、耐磨、防污等等性能;在花色上延伸,讓巖板的裝飾性能更加出色;還有在質感上延伸,讓巖板的質感更接近天然材料......
近兩年巖板交付層面的創新會比較明顯。比如鋪貼,以前巖板還是用單一的濕貼法,現在可以做復合之后再干掛,還有一些創新的點掛,諸如此類。說不準以后鋪貼巖板都不用工人,直接讓機器人來鋪貼,其實現在德國已經有這種技術了。
只要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不停止,巖板領域的創新就不會停止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劉石:最后一個話題,如何應對行業集體唱衰。
賴伯會:我們要用逆向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。為什么要唱衰呢?因為自己做不到,或者賺不到這個錢,所以才會習慣性地唱衰。你會發現,那些一開始給巖板唱贊歌的人,往往也是后面踩巖板踩得最狠的人。
其實每個行業在發展過程當中,它肯定是會有異樣的聲音,極少有一帆風順的。裝修公司說巖板不好,可能是因為交付太繁瑣,他們不想自找麻煩;我們就要想怎么讓交付變得簡單,讓裝飾效果變得更出色。我始終堅信,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去解決。
媒體作為行業氛圍和環境的營造者,則更應該去看好巖板。因為巖板的出現,其實給低迷的市場帶來了一線希望,同時也是在推動行業的進步,所以我們更加要一起去保護好這個火苗,為巖板的發展保駕護航。
鄒思進:我是這樣看的,裝修公司和設計師唱衰巖板,有可能是與切身利益有關,都賺不到錢,自然也不愿意向消費者推廣這個產品;而媒體呢,更多可能是為了博取關注、獲得流量,當然也不排除是為了一部分利益。
所以我覺得應對這種集體唱衰的最好辦法,就是把產品做好,把交付做好。如果讓消費者切實享受到巖板帶來的好處,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普及,這場戰爭肯定是不戰而勝的。
劉石:沒錯。來自終端的唱衰,肯定是有原因的,那么我們就要找到原因,解決痛點;來自行業的唱衰,我們則更加要堅定信念,做難而正確的事情。
通過本期《中陶三人行》,我們得出了一些關于“巖板”的結論。
1.巖板也許對一部分人來說是坑,但坑下還有風口;
2.家裝巖板的市場占比正在快速增長;
3.品類深耕,好而不貴,是巖板未來的發展趨勢;
4.不管是ToB還是ToC,巖板都需要打造品牌;
5.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,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。
(文章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