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廣東產區多家陶瓷廠陸續發布“停窯檢修與放假通知”,根據通知信息,這部分陶瓷廠將從11月中旬到12月陸續停窯升級改造。
有業內人士指出,實際上,到目前為止,不僅僅是已發通知的陶瓷廠,廣東產區還有部分未發通知的陶瓷廠,因銷售及庫存壓力已經悄無聲息地全面停窯檢修。
除此之外,目前廣東產區還有一部分陶瓷廠在“停窯與不停窯”之間權衡。譬如,廣東某陶企原計劃于11月10日全面停窯,進入生產線的檢修改造期,但考慮到銷售需求及工人安排等問題,決定再生產10余天,到11月下旬再陸續停窯檢修。
由于2024年春節在2月份,對比往年來看,部分陶瓷廠的停窯檢修時間有所提前,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下行、需求減弱、產能過剩加劇背景下,陶瓷企業的生產周期在縮短,呈現“年初開窯晚、年中停窯多,年末停窯早”的特征。
燃料、原料價格頻繁波動
有的漲價,有的因需求減弱降價
每到年末,燃料及能源價格的波動變化,都會影響到陶瓷企業的停窯計劃——成本較低的時候晚停窯,延長生產周期;成本較高的時候早停窯,縮短生產周期。從近期來看,各產區燃料及原材料價格處于頻繁波動狀態。
“我們本來周一就要下單采購煤炭,但這一星期以來,煤炭的價格不斷下探,每天都以每噸十多元的幅度在下調,而且未來幾天看跌的幾率極大?!?1月3日,廣東一陶瓷廠采購員告訴《陶瓷信息》,因此,截至當天,他都沒有下單采購。
據上述采購員介紹,其進入陶瓷行業已有20多年的時間,但第一次看到采暖季煤炭價格還下跌的情況。雖然沒過幾天,煤炭的價格就止跌并小幅上漲幾十元/噸,但總體來說還是下滑了。

(圖片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
不惟如此,片堿與液堿等化工料也呈不同幅度的下滑。以片堿為例,國慶節后國內市場基本保持平穩,10月中旬開始,成交價格出現持續下滑,11月初99%片堿全國均價3520元/噸,較上月同期下滑210元/噸,下滑幅度約6%。
根據氯堿網消息,10月下旬起部分下游 行業需求有所轉弱,對片堿采購積極性下降,也為片堿市場價格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當然,有跌也會有漲。比如,天然氣的價格就呈現上漲的態勢,截至11月10日,深圳大鵬、東莞九豐、廣西北海、珠海金灣等東南沿海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掛牌價分別為6300元/噸、6350元/噸、6100元/噸、6100元/噸,環比上漲25%左右。
而氧化鋁、氧化鋅,根據生意社,11月10日鋁基準價為19180.00元/噸,與11月初相比,上漲了0.45%;而同一天,鋅基準價為21718.00元/噸,與11月初相比,上漲了2.37%。但回歸陶瓷行業,情況略有不同。據供應商介紹,當前99%煅燒氧化鋅的價格小幅下調,而氧化鋁則是微微漲價,漲價主要是海運費上調。
事實上,近一個多月以來,不論是煤炭、天然氣等能源價格,還是其他化工料的價格波動較為頻繁。業內人士分析指出,就目前情況來說,煤炭、化工料等價格下調的主要原因是“需求減弱”。
早停窯,還是晚停窯?
這些因素要權衡
在剛剛過去不久的10月份,因天然氣與其它原材料價格的上漲,陶企的生產成本明顯攀升。當時,為應對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,廣西、廣東及山東等產區的陶企紛紛發出漲價通知,但漲幅并不大,甚至有業內人士稱,這些漲價只是“雷聲大雨點小”,真正漲起來的并不多。
佛山秋季陶博會過后,許多陶企的銷售并未如期迎來轉暖,反而更“賣不動了”。于是,11月7日前后,廣東產區多家陶瓷廠陸續發布“停窯檢修與放假通知”,根據相關通知,該部分陶企將從11月中旬到12月陸續停窯。
據多位供應商及貼牌商透露,現階段,廣東產區已有小部分陶瓷廠已經全面停窯檢修。究其原因,主要還是市場冷清、銷售不暢,倉庫已經爆滿,實在轉不動被迫停窯。其中,也有因資金鏈緊張、供應商不愿再供貨的陶企。

(圖片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
當然,也有陶企在“停窯與不停窯”之間權衡。據透露,廣東某陶瓷廠原計劃于11月10日全面停窯檢修,現在決定推后10余天左右,計劃于11月下旬陸續停窯,進入檢修改造期。據悉,這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量:
現在距離過年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,這兩個月時間里哪些產品花色好賣,誰也無法準確預判,一旦好賣的花色斷貨,經銷商有可能到其它廠家處提貨,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客戶流失;
放假太早,工人不好安排,理論上來說,如果放假2、3個月,很可能會造成工人流失,明年開年后不一定會回來上班,很容易造成“開工就短工”的情況。
因而,在可控的范圍內,陶企大概率會繼續堅持生產。
廣東另一陶企負責人坦言,其工廠計劃在11月20日先停兩條生產線,“這兩條生產線停產后,排產相對會變得緊張,余下的生產線就看訂單,如果訂單量較少,生產到12月中旬停窯檢修;如果訂單量充足,將一直堅持生產到12月底?!?/p>
(文章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