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下門店的人流量大不如前、渠道碎片化的今天,很多家居建材企業積極擁抱線上營銷、直播帶貨,其中一些甚至還與頭部網紅合作,取得了不錯的效果,如歐派先后攜手廣東鄭建鵬言真夫婦、瘋狂小楊哥、大掌柜夫婦等頭部網紅直播帶貨等。
然而,近期慕思與辛巴的合作卻引發了廣泛的爭議,反映出包括陶瓷企業在內的家居建材企業線上帶貨面臨的困局。
直播帶貨10億元
慕思被推上風口浪尖
10月21日,慕思攜手從快手起家的知名網紅辛巴合作賣貨,經過兩個小時的直播,單品鏈接銷售超過20萬件,累計支付額破10億元。此次慕思與辛巴合作銷售的床墊,原本標價為13800元,而在辛巴直播間價格為5800元,加上快手官方平臺補貼820元后,最終到手價為4980元。該床墊名為“慕思真皮床簡約現代高端主臥大床輕奢大黑牛真皮軟床婚床”,購買后還贈送一款五區黑金床墊和一口金嫂子炒鍋。

(圖片來源:抖音,侵刪)
這引起了部分慕思經銷商的不滿,他們認為,辛巴直播間的慕思產品賣得太便宜了,直接影響到了線下門店的生意。隨后,慕思拒絕履約、取消合作的傳聞持續傳出。此外,這也引起了部分線下消費者的不滿,線下門店出現大量退單的情況。有消費者表示,此前去慕思線下門店買的床墊價格都是一萬元起步,價格相差太大,和品牌自身的高端形象不符;更有消費者認為,即使是賣四千多元,品牌也賺了不少,可想而知產品是有多暴利。

(圖片來源:抖音,侵刪)
據九派財經報道,慕思官方售后客服表示,此次與辛巴合作售賣的產品是電商專供新款,實體門店根本沒有銷售過,因此無法進行比較。慕思線上線下的產品不同步,生產線也不一樣,不同型號的材質、價格不同,淘寶等線上渠道一直也有幾千元的產品。
另外,有業內人士分析,線上的產品之所以比線下門店賣得便宜,主要包括幾方面的原因:第一是實體門店需要支付店面租金以及水電費等;第二是實體門店需要聘用包括銷售在內的大量員工,人工成本高;第三是實體門店需要承擔庫存壓力,庫存成本高,而網店可以采用“以銷定產”的模式;第四是實體門店和線上提供的售后服務可以有所不同。

(圖片來源:網絡,侵刪)
其中,有網友曬出與慕思官方售后客服聊天截圖,從對話中可以得知,實體門店和此次辛巴直播間賣的床墊所提供的服務并不相同。一位專家表示,諸多消費者看重的是慕思的服務,在慕思線下門店中消費者可以體驗、產品體驗列,而且會有專門的健康睡眠顧問一對一建議,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產品以及健康的睡眠寢具。另外,包含定期除螨等上門服務也均為線下門店特有。
是真翻車
還是真營銷?
截至2023年6月,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.84億。直播電商用戶達到5.26億,滲透率持續提升。而今年雙11,京東累計超過60個品牌銷售破10億元,近20000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;天貓“共有402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元,3.8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0%;快手品牌GMV(商品交易總額:包含拍下未支付訂單金額)同比增長超155%。
據測算,2022年,我國直播電商交易總額在3.5萬億元左右,同比增速為48%。2023年我國直播電商交易總額預計超過4萬億元。為了快速增加銷量和知名度、打開線上市場,慕思選擇與辛巴合作。有人說,雖然支付額破10億元,但經銷商不滿、口碑變差、股價下滑,已經得不償失了。這不僅反映折射出其經驗不足,也看出其對線下經銷商的補貼、幫扶也不到位,線上低價產品會沖擊到線下渠道的定價體系,影響線下渠道的交易,這就需要企業平衡好線上、線下渠道之間的矛盾。
慕思強調,線下經銷仍是慕思主要銷售渠道,不存在也不可能拋棄經銷商。只是在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的當下,慕思作為行業頭部品牌,會更早地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融合商業模式,給消費者帶來更適合的購買體驗。

(圖片來源:網絡,侵刪)
但有業內人士直言,這是慕思和辛巴一起演的一臺好戲。此前辛巴曾對慕思經銷商喊話,表示他的客戶不是經銷商的客戶,他的消費者也不會去實體店買慕思。但在線上平臺搜索“慕思經銷商”時,并沒有發現有經銷商公開反對,甚至還發現在抖音上有多個“慕思旗艦店”的直播間正在出售床墊,價格多在5000元以下。有網友表示,此前慕思也會聯合經銷商在雙十一也會大搞促銷活動,價格也都是在幾千元。

(圖片來源:抖音,侵刪)
更有網友表示,慕思為了省去搬遷費用,床墊只要花4000+元,還額外送一個床墊,整個威海賣家具的人都轉發這個,這其實就是企業的套路,辛巴也沒啥牛的,只不過這個活動,慕思讓他一個人做了。這波炒作讓多少人知道了慕思,算成廣告費用也賺翻了。
慕思事件給陶瓷行業帶來的啟發
與慕思不同,瓷磚品牌線上直播帶貨,并不是直接售賣產品,更多的是將客戶引流到線下門店。不管是真的翻車,還是故意炒作,此次慕思事件反映出的種種問題,也給陶瓷行業敲響了警鐘。
首先,瓷磚品牌線上直播充斥著低價競爭現象。今年在雙11期間,某頭部陶企88㎡全屋通鋪套餐僅需8188元,去年價格為8888元;另一頭部瓷磚品牌750×1500mm巖板低至98元/片,600×1200mm的產品則花11.11元就能秒殺10㎡;部分小的瓷磚品牌750×1500mm的價格更是低至十幾元/片。

(圖片來源:網絡,侵刪)

(圖片來源:抖音,侵刪)
雖然線上線下的促銷活動相差不大,基本不會出現類似慕思的情況,但品牌之間存在嚴重的低價競爭,這也會導致同樣的問題:以低價策略換取競爭優勢,通過降低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等手段賺取利潤,品牌形象和口碑就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其次,在大部分消費者心目中,瓷磚與床墊一樣是暴利產品。線下門店售賣的瓷磚大多都標價好幾千,然而實際交易價格就變成了幾百,甚至是幾十,再加上有很多博主為了博眼球吸流量,直接披露各大品牌的瓷磚出廠價,這也讓消費者不斷壓低對瓷磚的預期價格,就正如慕思事件中原價買了床墊的消費者一樣。這也意味著瓷磚品牌要不斷提升各方面的服務能力,否則難以獲取消費者的信任。

(圖片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
另外,渠道不同,產品款式、型號也應有所不同。此前辛巴表示直播間賣的慕思床墊,在實體店價格是2萬元。有報道稱,部分慕思經銷商因此感到十分惱火。慕思則回應稱,慕思在辛巴直播間銷售那款是電商款產品,而且是專門配合辛巴直播定制的一次降價促銷,僅此一款,僅此一次。
而多數瓷磚品牌都深耕家裝、零售、工程、設計師等渠道,為了平衡好多方的利益,各渠道的產品款式也不應重復,且產品售價不應差距太大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產品只會分渠道、分馬甲,不會分質量,如果品控很差,只會自砸招牌,這對品牌來說并沒有好處,而且這些專供品只有在對應的渠道才能購買。
無論是陶瓷行業,還是家居建材行業其他細分領域,低增長、強競爭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。在陶瓷行業劇烈變動期,如果品牌過于冒進、急功近利,則容易對自身形象等產生不良的影響。雖然目前線上用戶規模巨大,品牌做線上銷售迫在眉睫,但也不宜過快過急。
(文章來源:中國陶瓷網-公眾號,侵刪)